作為一款成熟的緊湊級SUV,博越曾是吉利SUV車型的中堅力量,但隨著車型的定位變化和新能源車型的沖擊,博越慢慢退出了核心舞臺,但如今全新博越以低價回歸,新車的起價探入7萬級,限時起價7.89萬,那么7萬多的吉利SUV還靠譜嗎?是否存在減配,三大件怎么樣?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相比老款的乘坐感受變化
全新博越的尺寸稍有變化,相比上一代車型,車身長了39mm,軸距長了6mm,雖然第二排的空間變化不大,但后備箱容積得以提升,從571L增加到580L,還有75L的隱藏式下層儲物格,形成雙層后備箱,即使是出去露營或者長途出行,帶上全家人的行李,也不怕沒地方放。
新款的回彈海綿和靠背都重新設計,有效緩解長途駕駛的腰背疲勞,同時后排的座椅坐墊更長,達到525mm,高個頭坐進去,大腿也有承托部分,更適合長途乘坐。高配車型擁有主駕6向電動調節、副駕4向電動調節以及前排加熱通風功能,但入門款取消了主駕座椅電動調節,如今的車還需要手動調座椅,座椅配置稍顯不足。
新博越的另一個主要變化就是,那就是全系標配了新款的Flyme Auto智能座艙,而老款是銀河OS2.0,中控屏幕尺寸從13.2英寸升級到14.6英寸。魅族加入后,新款的座艙系統用起來更簡單方便,手機與車機可以無縫連接,上車時,手機導航無縫流轉至中控屏;下車后,路線自動接力到手機。手機里的音樂、視頻,上車就能接著播放,同時運行導航、音樂、語音控制等多任務,系統也不會有明顯的卡頓,不過沒有博越L的龍鷹一號芯片。
三大件怎么樣?
全新博越基于CMA架構打造,籠式車身采用了大量的高強度鋼,包括1500MPa的一體式熱成型硼鋼門環,包覆了A柱和B柱,側面撞擊和小面積重疊的正面撞擊,可以保護座艙的完整性,整車扭轉剛度達到27000Nm/°,對于純燃油車來說,這樣的數據值得肯定。不過入門版車型的沒有側氣囊。懸掛采用前麥弗遜與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系統,兼顧舒適和操控。
動力層面全系沒有區別,都是高功率的1.5T四缸發動機,代號為BHE15-EFZ,用在多款吉利車型上,使用了重新設計的燃燒系統、小慣量電控增壓器、以及新的動力管理系統,功率為181馬力,峰值扭矩290Nm,2000rpm爆發,持續到3500rpm,對于這臺一臺不到1.5噸的車型來說,百公里加速進入7秒俱樂部,即使是對比如今的大部分單電機電動車,加速也不輸,WLTC百公里綜合油耗6.44L。
傳動方面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由吉利內部生產,吉利的7DCT開發時間可以追溯到10年前,當時流行干式雙離合,但吉利考慮到國內的交通狀況,干式雙離合在走走停停的市區中容易過熱,因此選擇了濕式雙離合,使用電子油泵為變速箱提供冷卻,精準控制供油量,保證潤滑及散熱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潤滑油帶來的額外阻力。
吉利與沃爾沃、博格華納聯手研發,2017年10月,7DCT330發布,后續用在吉利和領克的多款車型上。7DCT變速箱研發之初考慮到新能源車型,不光推出匹配燃油車型的7DCT Conventional版本,還針對混動車型推出了7DCT Hybrid版本。
如今的新款博越則搭載7DCTEVO變速箱,這是老款7DCT330的升級款,采用新型靜液離合器分離執行機構,提高了變速箱的效率,在比7DCT330變速器輕1kg條件下,可以承受更大的扭矩,綜合傳動效率達到95.07%,變速器總成冷卻也有所提升。
這套1.5T四缸發動機和7DCT的組合在多款吉利車型上使用,經過了考驗,相比這個價位更多的CVT,傳動效率增加,后期使用的耐用度也更高。雖然價格下探到7開頭,但吉利在三大件方面并沒有偷工減料。同時后備箱容積更大,Flyme Auto智能座艙加入,但短板是受制于成本,入門款主駕座椅手動調節。大家覺得新博越怎么樣?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