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鴻蒙智行旗下智界品牌正式開啟全新雙7車型——智界R7及新S7的預訂,僅1小時訂單量突破10000臺,掀起新能源市場熱浪。
無獨有偶,就在8月7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與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深圳簽署智界品牌戰略2.0合作協議。合作的內容有智界上海深圳雙設計中心正式開業。此外,雙方將在智界投入超過100億元資金,組建50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智界新能源公司成立,成為鴻蒙智行旗下首個擁有獨立公司的品牌;智界運營架構調整,實現產銷服一體化獨立運作;華為將在智界品牌的管理與戰略決策上占據主導地位。
應該說,智界全新雙7車型預售成績,給雙方合作開了一個開頭。但是,從雙方合作的內容上看,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將重塑智界品牌的市場定位,也將對鴻蒙智行生態內的"老大哥"問界產生深遠影響。
智界成為奇瑞"第一優先戰略項目"
從目前已知的內容來看,華為在智界項目上的資源投入規模堪稱空前。不僅給錢,還給人,關鍵還有權利。智界成為鴻蒙智行旗下首個擁有獨立公司的品牌,其運營架構已調整為產銷服一體化獨立運作模式。這種獨立法人地位使得智界擁有更大的決策自主權和資源調配能力,使其在鴻蒙智行內部獲得與問界平起平坐甚至更高的戰略優先級。相比之下,問界在決策效率和組織靈活性上可能逐漸落后于智界。
對于華為來說,其技術首發的戰略重心正在向智界傾斜,這可能削弱問界在技術領先性上的優勢。
智界被定位為"純血鴻蒙智行"品牌,承擔華為前沿技術的首發任務。例如,在三電技術方面,智界S7首發華為"巨鯨"800V高壓平臺及碳化硅高效動力系統,R7則首發華為DriveONE增程電機和雪鸮智能靜音技術;智能底盤方面,iDVP電子電氣架構、途靈智能底盤平臺等均由智界率先搭載,實現預瞄式底盤調節等創新功能;輔助駕駛方面,新款S7/R7將首發4D毫米波雷達及車外語音交互功能。
根據規劃,智界將于明年推出大型SUV R9與鴻蒙智行首款MPV,率先在家族內完成轎車、SUV、MPV的全矩陣布局。尤其是SUV車型,這原本是問界的核心市場,智界的“踩線”可能導致鴻蒙智行內部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
華為如此給力,奇瑞自然也投桃報李。有消息稱,奇瑞已決定放棄星紀元,把高端市場完全交給智界,并將其列為"第一優先戰略項目"。奇瑞原計劃推出的豪華MPV星紀元E08已于2025年8月確認停止開發,部分項目組員工轉崗至智界,以推進智界基于E0X-L平臺開發的MPV車型“EHV”(代號)。該車定位50萬元級高端市場,計劃2026年上半年上市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多次公開強調,智界是奇瑞與華為合作的核心項目,內部文件明確其優先級最高。
這種All-in態度意味著奇瑞將在智界投入前所未有的資源,進一步放大智界的競爭優勢。
華為需要平衡智界和問界的競合關系
隨著智界品牌獨立運營并獲得更多華為技術資源的傾斜,問界作為鴻蒙智行"一哥"的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問界與智界品牌,在理論定位上呈現出差異化分工。問界品牌主打"增程+家庭實用"市場定位,核心產品如、M9等車型精準瞄準家庭用戶對空間和舒適性的需求。數據顯示,問界M9已連續10個月蟬聯50萬以上豪華SUV銷冠,其3110mm的軸距+六座布局成為吸引家庭用戶的關鍵因素,車主中72%為已婚有孩家庭。而智界作為華為與奇瑞合作的"嫡系部隊",則定位"純電+科技時尚",以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途靈智能底盤等黑科技主攻年輕科技精英市場,智界車主中43%為IT從業者。
這種差異化定位如果能嚴格執行,或許能減少品牌內耗,但實際操作中難免出現市場重疊。
2025款智界R7與問界M7同價24.98萬起的定價策略,使兩者不可避免地進入同一價格競爭區間。盡管智界在續航、底盤、充電速度等技術參數上全面超越(如智界800V平臺充電5分鐘續航215km,而問界400V平臺快充需18分鐘),但問界憑借更大的空間和增程式設計對續航焦慮的解決,依然保持著對家庭用戶的強大吸引力。這種市場交叉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原本計劃購買問界的科技愛好者可能轉向智界,而部分預算有限的家庭用戶也可能被智界的"科技普惠"理念所吸引。
正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那樣,智界被定位為"純血鴻蒙智行"品牌,承擔華為前沿技術的首發任務。華為在技術下放的問題上有所針對性,這就使得問界原本清晰的"家庭實用"定位反而可能成為其技術落后的代名詞。以至于,市場存在這樣一個觀點"智界是技術試驗田,問界是規模化收割機"。
產品層面,問界將受到智界新車型的沖擊,同時還有奇瑞遠比賽力斯更強大的體量,奇瑞年產能超200萬輛的制造底蘊也使智界在供應鏈成本控制上更具優勢。
智界品牌的獨立運營和資源加注,將會給問界帶來競爭壓力。從長遠看,智界與問界的關系將呈現復雜的特征——既有競爭也有協同。鴻蒙智行需要平衡兩大品牌的發展,實現利益最大化。
百姓評車
智界與問界的競合關系本質上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戰略布局的縮影。從長遠看,這種內部競爭有助于保持華為各汽車品牌的活力。鴻蒙智行生態的最大優勢恰恰在于能夠通過多品牌驗證不同技術路線的市場反應,再快速推廣最成功的方案。
最終,智界和問界能否實現"1+1>2"的效果,取決于華為能否在保持差異化定位的同時,構建起高效的技術流動和利益分配機制,使雙方都有持續創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