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行業“洗牌”的技術可謂相當的快,但并未影響上汽集團交出一份“穩增長、調結構”的4月成績單:整車銷量37.65萬輛,同比增長4.59%;新能源銷量12.81萬輛,同比激增71.74%,滲透率攀升至34%。這一數據更是驗證了“自主+新能源+國際化”戰略的實效性。
新能源銷量顯著,技術兌現與產能擴張
上汽集團4月新能源銷量達12.81萬輛,連續12個月保持超50%的增速。今年一季度,上汽產銷規模與盈利水平雙雙創下新高,自主品牌表現尤為出色,一季度銷量60.1萬輛,占集團總銷量63.6%,新能源累計銷量27.3萬輛,同比增長近30%。
上汽的改革成效與經營韌性仍在延續。4月份,、MG零售6.8萬輛,其中榮威零售同比增長19%,DMH混動系列更是憑借43%的高熱效率及低油耗,實現銷量翻倍,同比大漲110.2%。
智己同樣迎來大漲,4月交付4366輛,同比增長55%,隨著全新智己L6預售,新車的數字底盤、智能座艙等吸引一眾消費者。值得一提的是,搭載固態電池技術的智己L6將于2026年量產,續航突破1000km,能量密度超400Wh/kg,這一技術突破將會改寫高端電動車競爭規則。
除了技術紅利兌現外,在產能布局方面也絲毫沒有馬虎。鄭州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已于2023年啟動,規劃年產超100億元,支撐榮威D7等戰略車型投產。疊加與清陶能源合作的固態電池項目,上汽正構建從電芯到整車的產業鏈閉環,也為350萬輛新能源年銷量目標奠定基礎。
加速推進“油電共進”戰略布局
不僅是新能源,上汽大眾仍是利潤奶牛。在4月份,上汽大眾燃油車市場份額依然穩健,隨著新能源產品持續擴容,終端銷售近8.3萬輛,同比上升5.9%。
上汽大眾擁有奧迪、大眾、斯柯達三大品牌,據了解,上汽大眾除了全新推出途昂PRO、全新朗逸、新款凌渡L等,這些車型均是燃油車型。這意味著上汽大眾重點仍放在燃油車市場上。
而混動市場同樣沒放過,在今年上海車展,亮相首款全尺寸增程式混動概念車型ID.ERA,量產版計劃在今年廣州車展上發布,2026年量產上市,也將會是上汽大眾尺寸最大的車型。
家族4月終端銷量10184輛,也榮獲大型MPV市場銷冠。同時,新能源MPV GL8陸尚在當月正式上市,大定突破10000輛,憑借行業最強“真龍”插混、真七座、真舒適等產品體驗,與GL8陸尊PHEV繼續書寫國民家用神話。
除此之外,集團正推動合資業務向“技術共生”轉型。與大眾汽車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將于2026年落地,首款豪華電動車AUDI E將于年內上市,搭載城市NOA智駕與AI大模型,重新定義“德系智能豪華”。
全球布局深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
上汽在海外市場表現同樣出色。在歐洲市場,MG品牌以24.46萬輛銷量穩居中國車企榜首,MG4 EV也成為首款年銷破10萬輛的國產純電車型。
面對歐盟加征關稅的挑戰,上汽加速本土化生產,計劃在德國、法國建立研發中心,并通過自建船隊降低物流風險
上汽集團借著今年上海國際車展機會,邀請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經銷商及戰略伙伴齊聚上海,展示全球戰略與技術實力。利用上汽本土化市場優勢,持續輸出“中國智造”,不斷擴大海外版圖。
汽車網評:
上汽集團4月成績單,折射出傳統車企轉型典型的樣本,新能源爆發式增長、自主品牌價值迎來重構、全球化戰略布局推進。今年,上汽迎來好的開局,重回增長勢頭。而能否實現今年700萬輛銷量目標?答案或許藏在每月增長的新能源滲透率里、每項技術突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