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寶馬集團發布2025年上半年報告,銷售收入為676.85億歐元,同比下降8%;稅后凈利潤為40.15億歐元,同比下降29%。
在交付量上,寶馬集團2025年上半年共交付120.76萬輛汽車,同比減少0.5%。其中,純電動車交付22.06萬輛,交付量占比從上一年同期的15.7%提升至18.3%;混動汽車交付9.84萬輛,占比從6.5%提升至8.2%。
盡管交付量保持著基本穩定,但寶馬集團汽車業務的收入與利潤卻出現明顯下滑——汽車業務收入586.54億歐元,同比減少6.9%;息稅前利潤(EBIT)36.26億歐元,同比減少32.8%,息稅前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8.6%降為6.2%。
寶馬集團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由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以及美國額外關稅導致海關費用增加的影響,汽車部門的息稅前利潤率下降了約1.5個百分點。其預計,關稅將使汽車業務全年的息稅前利潤率降低約1.25個百分點。
中國也成為寶馬下滑最嚴重的市場。2025年上半年,寶馬集團在中國交付31.81萬輛汽車,同比減少15.5%。寶馬將如何挽回中國市場?
1
降價也未能帶動銷量增長●
從單一市場來看,寶馬集團2025年上半年在德國交付13.01萬輛,同比增長6.1%;英國交付8.68萬輛,同比減少0.7%;美國交付19.38萬輛,同比增長2.7%;中國交付31.81萬輛,同比減少15.5%。中國成為寶馬集團下滑最嚴重的市場。
寶馬集團在財報中表示,高端消費者支出的持續疲軟對中國的銷售產生了負面影響,其預計在中國,預計低價位市場將出現增長。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發文稱,2024年隨著報廢更新政策推動,車市的中低端市場回暖,中低價位消費回升。2025年上半年,5萬元以下車型的銷量占4.2%,較2024年上升1個百分點;5-10萬元車型從2024年的13.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3%。
更貴車型則出現下滑。10-15萬元車型占比從33.5%下降至33.1%;15-20萬元車型從19.4%下降至18.9%;20-30萬元車型從16.7%下降至15.7%;30萬-40萬元車型從10%下降至9.6%;40萬元以上車型從3.8%下降至3.3%。
而面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寶馬及其經銷商都曾主導過降價。據媒體報道,2024年7月,身處價格戰的寶馬宣布退出價格戰,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的經營壓力。隨后,寶馬中國表示,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扎穩打。然而兩個月后,經銷商通過“中秋國慶特別折扣”每車補貼1萬元沖刺銷量。
2025年,經銷商多次通過“高息高返”金融方案對寶馬車型進行優惠。6月以來,多地銀行業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相繼發布通知或自律公約,嚴禁各銀行機構通過“高息高返”拓展業務。
但目前,寶馬旗下車型仍有不小幅度的降價——車主之家顯示,廠商指導價43.99-52.59萬元的寶馬五系,全國最低價為29.91-36.29萬元;廠商指導價31.99-39.99萬元的寶馬3系,全國最低價為20.79-35.99萬元。
不過從交付量來看,降價也未能挽救寶馬集團在中國的下滑趨勢,加碼電動化將是寶馬破局的關鍵。
2
加碼中國本土化●
目前,寶馬集團在中國共有華晨寶馬和光束汽車兩大合資公司,其中華晨寶馬負責寶馬品牌,光束汽車則是MINI品牌。
2025年上半年,寶馬集團在中國交付的31.81萬輛汽車中,電動車占比仍然較小。車主之家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電動車類型中,寶馬i3交付1.32萬輛;交付8163輛;寶馬iX1交付7013輛;交付3791輛;電動MINI COOPER交付4754輛;電動MINI ACEMAN交付777輛。
除了MINI品牌推動電動化外,寶馬集團將希望寄托在新世代車型中。據悉,新世代車型會搭載寶馬的全新技術和產品。
2024年4月,沈陽市與寶馬集團舉行深化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寶馬集團宣布將繼續深化在華布局,增資200億元用于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以實現2026年寶馬新世代車型的本土化生產。
2025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寶馬新世代概念車型展出。寶馬透露,首款中國專屬新世代車型為BMW iX3L。目前,首款國產BMW新世代車型已在沈陽下線并開啟全面測試,預計2026年首批國產新世代車型在沈陽下線。
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新車型也將深度本土化。據媒體報道,寶馬集團在中國設立了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體系,還建立了德國之外唯一的Skylab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研究中心。
寶馬集團還加強了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3月,寶馬中國宣布與華為終端達成合作協議,將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推出包括BMW數字鑰匙、HUAWEI Hi Car和My BMW App在內的數字化服務,開發更多Harmony OS NEXT多元化智能應用與功能。深度集成的HUAWEI HiCar將于2026年率先搭載在本土生產BMW新世代車型上。
同月,寶馬集團宣布與阿里深化戰略合作,基于阿里通義AI大模型,聯合開發AI引擎,將應用于中國市場的寶馬新世代系列車型。基于通義大模型和斑馬元神AI,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采用寶馬與阿里共同開發的AI引擎,計劃搭載于中國生產的BMW新世代系列車型上,預計2026年在中國市場交付。
7月,寶馬集團中國宣布與Momenta達成合作。雙方將聚焦智能駕駛輔助前沿領域,合力打造基于飛輪大模型的中國專屬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該方案將應用在包含國產新世代在內的多款車型,為中國市場用戶提供全場景、點到點的領航駕駛輔助功能,覆蓋高速及城區道路。
幾天后,寶馬集團官宣,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與南京市建鄴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寶馬(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寶馬集團表示,新公司將獨立運營,由華晨寶馬全資持股,落戶南京,成為寶馬集團全球六大信息技術研發中心之一,也是寶馬集團在全亞洲規模最大的信息技術研發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6月,華晨寶馬董事會宣布寶思齊(Birgit Böhm-Wannenwetsch)將自2025年8月1日起接替戴鶴軒(Dr.Franz Decker)出任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寶思齊在2018年加入寶馬集團,擔任財務高級副總裁和集團司庫。司庫指企業集團內或者金融機構內負責資金管理職能的稱號,主要負責現金管理,風險控制等職能。目前,寶思齊已正式履新,從其從業經驗來看,未來華晨寶馬或將精細化運營。
面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寶馬不斷強化本土研發能力,并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中國生產的新世代車型能否提升寶馬的銷量,時間將給予答案。